而从受封者而言,得到许多土地和人民以及礼器(这些意味着可以持续生殖的财产和权力),那是最大的赏赐。
尽管这些老一辈学者的某些具体论述、结论和诠释因其所存有的历史性局限而业已过时,尽管他们的另一些具体论述、结论和诠释也仍颇值商榷,但是,他们的上述巨大历史性贡献,作为人们对于《周易》经传认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是任何人都抹煞不了的。我们认为,《易传》之给《周易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,就学术层次而言,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术到学的根本性跃迁。
当然,因《易》本系卜筮之书,也因科学发展水平之限制,古代虽正统学人亦大都不弃《易》筮。由《易》所引发的这股学术洪流,致广大而尽精微,探至理而及小道,几乎波及到了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,于各种理论、学说无不综罗、吸纳、整合。进入专题: 易学 。这种反思是极为必要的,它是当今易学研究深入的基本标志之一。对于两个基本易学派别,我们皆应如前面所论述过的那样,站在哲学诠释学的立场,从易学发展长河的宏大视野上,以哲学史家、思想史家的眼光,来审视、评判之。
而在易学的术这一层次中,除却占筮之术外,尚存有另外一种术。(一)《周易》古经的学说架构 古经是一部卜筮之书,大致问世于西周初期。春秋时期,礼坏乐崩,在礼制方面基本上存在三种情形,一是旧的传统礼制还有相当大的市场,被不少政治家、思想家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。
帝观念的形成,与祭祀活动的内化有关。对民的态度,敬德慎罚要实行德治,就须以天下为公器,惟贤是择。正是凭借天命观念,商纣王自认为我生不有命在天乎。
可是周一直是个地不足百里的小邦,其实力远不能与邦畿千里的大邦殷相抗。……没有那些敏感的生命主体深入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,并以其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独有体验为基础进行历史的反思,就不会有所谓的‘哲学的突破。
得其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。二、轴心时代产生前的文明发展程度与思想资源。对于万邦、万国字样,我们当然不可过于拘泥,不能将万视为实数。这虽说有顺乎自然、天定的成分,但也是一种人为的规定。
严格意义的历史学是无徵不信的,但中国有可以徵信的历史不过三千多年,三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便归为传说时代,传说中固然有许多粗率、虚妄的成分,但披沙拣金,往往见宝,只有我们多用些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的功夫,我们便可以从传说中探寻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。傅筑夫先生认为,殷人迁移无常系旧都邑不能继续生存,必须改营新的区域。从当时的人口分布看,中国上古时代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,人口相对集中于黄河流域。锄耨以垦草莽,然后五谷兴,以助果【】之实。
这时,在思想领域中天命、德治、礼治三个观念有特别突显的地位。只是他们的历史观各有不同而已。
17庄子说:物得以生谓之德(《庄子·天地篇》)、帝王之德配天地(《庄子·天道篇》)中国先哲们从万物一体的观念出发,以为无论是人,还是动物、植物,作为生命都有其生存权,而能生养万物便被视为有德,天地生养了万物,这可以说是天地的大德,而帝王以其权力在广大的区域中推行保护众生的制度(王制),可以说是代天行权,所以说帝王之德配天地。在此基础上,商品经济在希腊得到迅速普遍的发展,这一重大的历史因素破坏和摧毁了氏族制和贵族制,创立了城邦民主制度。
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,从铁矿的冶炼开始,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。因此,当一个受世人尊敬感激的人物去世后,人们有可能将其尊敬感激部分地转移到其近亲身上去。而他们在不可避免地面对许多社会矛盾之外,还要面对相当严峻的自然生存环境的挑战。德又大者,方伯、连帅之类,又就而听命焉,以安其人,然后天下会于一。文化的基因,与生物遗传学所说的基因不同,它不能直接成为科学实验的对象,而只能通过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它。依摩尔根的分期,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是人类的童年时期,为了在大猛兽中间生存,人们不得不住在树上。
……就聚落规模而言,60 年代河南洛宁韦寨村是当地最大的村落,它全部建在一个仰韶文化遗址上,相距不远的西王村老寨,仅占二十余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遗址西北角的一部分。儒家祖述尧舜,孟子更是言必称尧舜,这是因为尧舜时代是原始共产制的全盛时期,那时人民有较充分的民主权利,尧、舜是最高统治者,同时也是民意的集中体现。
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华夏地区人口渐众的史影。这是对原始时代圣王品德的颂赞,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,作万物的首长而不对它们宰制。
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,黄河流域气候条件的挑战,是向居住在那里的人民集体的挑战。唐代柳宗元在其著名的《封建论》中说: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,草木榛榛,鹿豕狉狉,人不能搏噬,而且无羽毛,莫克自奉自卫,荀卿有言: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。
管叔、蔡叔联合殷商旧贵族叛乱,周公统兵平叛后,一面强制殷商旧族分迁各地,一面将周人的天命观念灌输给殷人。文化的进步,是随史官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而进步的。因为上古时代的天下万邦反而形成一种矛盾的相对平衡,任何一个氏族或部落都不可能包打天下。大宗为君,故云‘宗之君之,而小宗为臣,变作附庸。
……亲亲以三为五,以五为九42 ,至矣,无可复加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
37这种舆论一方面在于坚定周人及其友邦的信念。另一方面,儒家又盛称汤武革命,认为君主若德不称位,甚至残虐臣民,臣民有革命的权利。
然而仅据字形猜测,不免迷离恍惚。凡此皆说明周人的德治政策。
正是这种文化精神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诞生,影响了中国上古时代的灿烂文明和辉煌文化。河南浚县大赍店一带的淇水沿岸,现在有15 个村落,截止到60 年代初,已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鲧、禹治水与随后早期国家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联系。皇天既付中国民,越厥疆土于先王,肆王惟德用,和怿先后迷民,用怿先王受命。
但是如果考虑到下面的事实:纪元前人口增长率极低,基本上长期维持在生死平衡状态的增长率水平。49 《两汉思想史》卷三,第230~231页。
又谓:《武顺》等篇为兵法,亦是周人手笔。[8] 上已言及,由于当时农业生产工具简单原始,只适合在冲积平原上耕作。
在孔子之前,作为观念形态的德、礼、孝、仁等概念就已存在,而这些概念的产生又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。中心氏族由于四方来贡,而财富迅速积聚,因而促进了社会分工,得以在相当规模上发展手工业和建立常规军。